网友晒图发现文物“长毛”,博物馆回应了…

2021-06-16 18:13  

“博物馆里的馆藏文物在展示柜里长毛了?”这什么情况?日前,有网友发微博称“在乾陵博物馆看到这两件文物长毛了,是咋回事……保存温湿度不到位吗?”

图片


网友微博截图
记者看到,
在网友发出的图片中,
类似于陶制人像的文物四周长满了小绒毛,
在光线的照射下仿若一只“金丝猴”。
定位显示为陕西省咸阳市乾陵博物馆。
图片

图片


网友发图
网友纷纷留言:
“貂裘大衣不错嘛”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还有网友从学术角度出发表示,
“我老师说,可能是因为展柜环境潮湿,陶俑里面的盐分被析出来了”。
到底怎么回事?
是博物馆文物保存工作没做到位,
还是真有不可控因素?
为此,记者采访到了乾陵博物馆副馆长陈女士。她告诉记者:

“是有这么个情况,是6月12日发现的。现在已经做了处理。”

陈馆长表示,因为此前该文物遇到天气、温度变化原因,出现盐析,呈现出网友拍摄下来的类似于文物长毛的情况,

“文物已经撤展下来了,现在文物已经在文物修复室里,已经做了处理、养护。我们联系了相关文物专家,将对文物进行近一步检查。”

据悉,该件文物是一件陶制胡人俑。但并非所有陶器都会出现盐析情况,陈馆长表示,有些陶制文物做过脱盐处理,就不会因为温、湿度变化出现盐析,而有些陶制文物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做脱盐处理,就会在一定环境下出现盐析。陈馆长表示,

之前这一例文物也发现过类似情况,只是它(出现问题)的频率、频次很难确定。展柜里面有温湿度调节。当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后,就及时做了处理。”

下载云上荆州app,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下载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085/202106/463b4cf1077b6c0a6ecc9481f9fc8b8d.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