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体育强国战略,进一步推动我区羽毛球产业高质量发展,擦亮“羽冠摇篮”城市品牌,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2025年6月,沙市区出台了《沙市区促进羽毛球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给您划重点——
一、赛事IP创新升级
1.鼓励社会化办赛事
对在沙市区政府指导和协调下,利用社会资本举办羽毛球赛事的社会组织或企业法人,给予最高150万元奖励。其中,对于举办国家级羽毛球赛事的,给予最高150万元奖励;对于举办省级羽毛球赛事的,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对于举办沙市自主品牌赛事,参赛人数在200人以上,可给予承办单位办赛总投入(不含商业赞助,下同)20%的奖励资金。对于连续举办3届以上赛事,一次性给予承办单位办赛总投入30%的奖励资金。
二、场馆基建加速布局
2.鼓励数字化场景打造
在符合土地及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鼓励社会力量对现有羽毛球场馆进行改建和数字化改造,对在照明系统、消防安防和数字化场景升级的场馆,最高补助10万元。
3.鼓励社会化场馆新建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羽毛球馆或具有羽毛球运动功能的综合场馆建设,对新建羽毛球场地超过1000平方米、投入使用并运营1年以上(含1年)、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体育场馆,给予不超过体育场馆建设投资(不含土地费用)总额5%的补助,最高补助200万元。
4.鼓励营业性场馆优化
对非财政资金运营的体育场馆(场地超过1000平方米、年营业收入100万以上),根据其运营状况、社会影响、低开或免开时长等情况,给予最高5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三、“羽+”生态跨界融合
5.推动“羽毛球+现代服务业”跨界升级
支持合法合规羽毛球培训机构开展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人群的培训课程。挖掘羽毛球冠军文化、训练文化,开发冠军文创产品,打造“羽冠摇篮”文化名片。推进“跟着赛事游沙市”,大力发展羽毛球健身休闲消费。培植数字羽毛球产业。支持羽毛球相关企业做大做强。
6.推动“羽毛球+运动产业”深度融合
加大力度招引羽毛球运动装备研发制造企业。对于落地达产的运动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协助争取上级各类投资补助资金、金融等政策支持。对认定为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分级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励资金。对新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资金。鼓励本地纺织服装企业通过以商招商方式,与国内外体育用品生产制造企业合作,推进技术改造、服装面料升级、体育品牌开发。对年度生产性设备投资3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按照生产性设备投资额最高8%予以补助,单个企业年补助额最高300万元。
四、人才培育强基固本
7.厚植输送激励机制
对于通过高级中学、荆州市体校向省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的教练员(含启蒙教练、输送教练),按照每输送1人3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向省级以上运动队输送运动员的教练员,按照每输送1人10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以上政策可与市级奖励政策叠加)。
8.健全赛事奖励体系
凡沙市输送出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世锦赛、亚锦赛、中国羽超联赛、全运会及省运会等羽毛球比赛获得奖项,根据比赛名次或积分给予补助,标准按照市区1:1配套比例执行。
9.优化人才回流生态
鼓励沙市输送的羽毛球退役运动员回乡创办体育机构和实体,符合规定条件的个人创业、合伙创业、小微企业分别享受最高30万、400万、500万元额度贴息贷款。
五、强化赋能增效保障
10.建立产业发展资金
区政府列支1000万元支持羽毛球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赛事举办、基础设施改善、人才培育、羽毛球文化培植、羽毛球品牌宣传以及政府主导的各项奖励政策兑现。
11.构建社会网络架构
加快构建协会、俱乐部、培训机构、社群等共同发力的羽毛球事业社会网络架构。
12.强化宣传推广
加大羽毛球体育项目赛事活动线上、线下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沙市羽毛球文化的影响力。
13.严格监督管理
奖补资金使用单位应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和规范核算,自觉接受审计、体育、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本措施的具体应用问题由荆州市沙市区文旅局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具体政策措施有明确执行期限或国家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来源:沙市区文化和旅游局、今日沙市
编辑:鲁春雪
责编:解秀桃
编审:王 媛
监制:童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