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7月11日,国网荆州市荆州区供电公司联合荆州区应急局(安委办)、公安局内保大队、川店镇政府,共同举办无人机对电力线路隐患安全警示教育大会。全区38名植保无人机操作人员齐聚一堂,通过案例警示、法律解读、技能培训等方式,筑牢电力设施防外破安全防线,为电力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注入“安全动能”。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植保无人机凭借高效、精准的优势,成为田间地头的“新农具”。然而,无人机在农田上空作业时,若操作不当,极易与电力线路发生碰撞,引发事故造成停电,影响生产生活用电,甚至危及操作人员生命安全。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荆州区供电公司主动作为,联合多部门精心筹备此次大会,以“源头治理”推动电力设施保护责任落实,彰显守护民生用电的坚定决心。
会上,荆州区供电公司通过真实案例剖析,为飞手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工作人员结合近年发生的无人机碰撞电力线路事故,详细讲解事故原因、严重后果及法律责任。“一次疏忽可能毁掉一个家庭,甚至危及公共安全。”供电公司安全专员的警示让在场飞手陷入沉思。随后,供电公司开展操作规范培训,从飞行技巧、安全距离把控到应急处理,逐一传授实用知识。飞手李师傅感慨:“以前只知道飞无人机能赚钱,没想到不规范操作后果这么严重。今天学到的技能,既保护了自己,也守护了电网安全。”
荆州区公安局内保大队民警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电力设备保护条款及无人机操作规范进行深入解读,明确“破坏电力设备属违法行为,情节严重将追究刑事责任”。并强调电力安全关乎民生福祉,无人机意外事件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可能引发社会安全问题。
荆州区应急局工作人员呼吁,电力设施保护需全社会共同参与,希望通过此次大会形成“人人关心电力安全、人人参与设施保护”的良好氛围,从源头减少外破事故发生。
据悉,下一步,荆州区供电公司将建立与无人机飞手的长效联络机制,通过“一对一”宣传、定期巡查等方式,引导飞手规范操作。同时,供电公司将加大农田作业点巡查力度,利用科技手段实时监测电力线路周边环境,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本次活动是多方协同守护电力设施安全的成功实践,通过‘案例警示+法律解读+技能培训’的组合模式,飞手们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水平显著提升,为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筑牢‘防护网’。”荆州区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政企联动,凝聚全社会保护电力设施的合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保障。
(记者:潘路 通讯员:任翰林刘中平/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