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七月的监利市汪桥镇,暑气渐浓,却抵不过一份份涌动的温情。自7月10日起,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体育系的大学生们带着热忱与责任,在这里开办了暑期“爱心托管班”。如今,半个月的时光悄然溜走,三十多名来自周边四个乡村的留守儿童,在大哥哥大姐姐们的陪伴下,正度过一个充实又温暖的夏天。
一天时光:从课堂到操场,成长不停歇
清晨的阳光洒进教室,托管班的一天从琅琅书声中开始。上午的文化课程里,大学生志愿者们化身“小老师”,耐心为孩子们辅导语文、数学、英语,用生动的实验讲解科学知识,一个个知识点在互动中变得鲜活有趣。
中午时分,教室里飘起饭菜香。孩子们围坐在一起享用午餐,饭后在大学生志愿者们的陪伴下安静午休,小小的身影依偎着,像一群被细心呵护的小鸟。
午后的时光则充满了艺术气息。音乐教室里,孩子们跟着节奏学唱儿歌;手工课上,彩纸在手中变成小动物、小花朵;绘画本上,五彩斑斓的图案画出了他们对世界的想象。更特别的是红色教育课程,大学生们用绘本、小故事讲述革命先辈的事迹,让红色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悄萌芽。
当夕阳西下,托管班的“运动时间”如约而至。足球场上,孩子们追着球奔跑欢笑;篮球架下,大哥哥们手把手教投篮姿势;排球、武术、跳绳、广播操……体育系学子们发挥专业特长,让孩子们在运动中释放活力,感受团队协作的快乐。从课堂到操场,每一天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孩子们的脸上总挂着满足的笑容。
双向奔赴:用真心换真情,家校同心暖童心
“孩子今天学会了新的古诗,还画了一幅全家福呢!”每天,大学生志愿者们都会通过微信或面对面交流,把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分享给家长。一句句反馈、一个个细节,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暖心桥梁,也让远在他乡的父母们多了一份安心。
这份用心,不仅温暖了孩子和家长,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可。监利市妇联、监利市团委、监利市民政局的领导们专程前来探望,为孩子们带来文具和慰问品;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校领导也来到现场,为学子们加油鼓劲,叮嘱大家将爱心与责任坚持到底。“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就知道你们的付出有多值得。”一句肯定,是对这群年轻学子最好的褒奖。
初心不改:余下十天,让温暖延续
距离托管班结束还有十天,体育系的同学们早已做好了规划。“我们会把剩下的课程做得更精彩,带着孩子们多做些有趣的手工,多打几场‘友谊赛’,还要把红色故事讲得更生动。”一位大学生志愿者笑着说。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从知识传授到心灵陪伴,这群长大体育系学子用青春的力量,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他们说,这个夏天,不仅是孩子们在成长,自己也在这份“被需要”中读懂了责任与担当。
余下的时光,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爱心之约能画上圆满的句号,让每个孩子都带着满满的收获与快乐,铭记这个不一样的夏天。
(通讯员:王晟/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