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战英雄地 | 烽火江畔,监利抗战记忆里的生死铭刻

2025-08-18 16:59   荆州发布  

江汉风报道: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荆州发布开设“寻访抗战英雄地”专栏,深入挖掘荆州地区的抗战遗迹和英雄故事,展现荆州儿女英勇抗战事迹,激励全市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新时代。

浩浩江水,奔涌不息。江畔,监利市革命历史博物馆巍然矗立,凝望着江水涨落。


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博物馆,写满了岁月的厚重——


斑驳的老照片依稀可见白螺机场的轮廓,残存的碉堡是日军侵华的罪证;再往前几步,展柜内存放着美国飞虎队驾驶的P-51战斗机部分残骸,透过残骸仿佛看到那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这些史料,无声诉说着抗日战争时期监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血腥据点白螺机场——


军民团结组建监利抗日自卫队舍身杀敌

夏日炎炎,监利市白螺镇长江大堤旁绿树婆娑。车行至丁家洲,不远处一座圆柱形碉堡孤立在旷野中,四周是一片平整草地——这里是侵华日军基地遗址。

图片

白螺日军机场遗址上残存的碉堡。


昂首望向天空,仿佛看到一架架日机轰鸣掠过,凶残肆虐荆楚大地——


1938年10月28日,日军侵占白螺矶、杨林山,在此建立日本战略军事基地;

同年底,日军在白螺镇红灯村圈地1500亩,修建临时战备飞机场;

1940年7月至1941年秋,日军又先后在白螺矶境内丁家洲江岸和杨林山北侧,修建飞机场及配套防御军事设施,并以此作为空袭中国大西南的基地。


“白螺机场自修建时,就成为日寇残害、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据点。”站在残存的碉堡下,72岁的白螺镇官薛初级中学退休教师陈爱明痛陈日军令人发指的行径,为了修建机场,他们拆毁周围民房,抢夺建材和粮食运往机场,村民露宿荒郊,冻饿而亡。还强征民夫2000人,在机场昼夜服苦役。


反抗的怒潮在白螺涌动。


为抵抗日军,英勇的监利人民和外来民夫团结一致,组建起监利抗日自卫队,围绕白螺机场,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他们袭击、破坏日军机场,多次粉碎日军“清乡扫荡”——


1939年10月中旬,中国军队第49师攻打白螺矶,监利4个抗日自卫队全部投入战斗,虽未达到摧毁目的,但缴获步枪30余支、轻机枪1挺。此役,49师伤亡200余人,监利自卫队阵亡30人。


1940年3月,监利抗日自卫队与26军配合,进攻飞机场,拔掉日军外围据点,毙敌20多名,极大鼓舞了军民抗日斗志。


80多年过去,硝烟早已散去,周围村组农户已将机场内的碎石混凝地板撬除,退场还田,仅遗存碉堡遗址1座和暗堡、地堡遗址4个。

营救“飞虎队”队员本尼达——

23天接力徒步400余公里护送

从白螺镇出发,一路向北约60公里,全媒体报道组来到周老嘴镇,寻访另一段与飞机有关的故事——日军在白螺修建机场残害中国人民,而美国飞虎队来到中国鏖战长空,携手中国军民一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时光回溯到1944年5月6日,一架尾部起火的飞机如流星般从低空掠过,落入周老嘴镇罗家村下凤湖方向。

图片

监利飞虎队旧照片。


坠落的飞机,是飞虎队队员本尼达驾驶的P-51战斗机。彼时,太平洋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本尼达奉命从湖南芷江机场起飞,掩护中美混合联队,轰炸汉口日军目标。返航中,他所驾驶的战机被日军飞机击中,受创坠落。


“当时就听到一声巨响,村民们都闻声跑过去了。”今年70岁的飞虎队村村民罗明苍,从小就听长辈们讲这个发生在村里的抗战故事。据长辈们回忆,村民们听到巨响后,朝湖边跑去,发现金发碧眼的本尼达跌落在一片麦田中。


看到围上来的村民手里拿着锄头和扁担,本尼达有些恐惧,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美国国旗和一张标志美国飞虎队员身份的“血符”。


“血符”上印着“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字样,这是飞虎队队员与中国军民之间的生死契约。村民赶紧将本尼达抬至保长家中,为防止被日军发现,村民们还将飞机挂上重石,沉入湖中。


为保护本尼达的安全,村民们抬着担架将他转移到周老嘴镇,并找到共产党抗日游击队。待他伤情稳定后,又组织70余人接力徒步400余公里,护送至新四军第5师师部驻地大悟县白果树湾,历时共23天。


本尼达难忘中国人民的救命之恩。2005年,他带着一家人重返监利,向当年伸出援手的村民赠送飞虎队棒球帽,并致以诚挚谢意。2010年去世后,按本尼达遗愿,他的部分骨灰也被安葬在湖北。

三村合并取名“飞虎队村”——

让抗战遗址成为精神地标

盛夏酷暑,监利市革命历史博物馆游客仍络绎不绝。飞虎队飞机残骸展柜旁,该馆宣教部主任任冲正向游客介绍监利人民营救飞虎队队员本尼达的故事。


“监利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岁月的长河里,监利军民一次次用不怕困难、团结一心、勇于斗争的精神谱写感天动地的历史篇章。”任冲的话语铿锵有力,“我们要让抗战记忆在新时代接续传承,激励后人珍视和平、携手奋进。”

图片

监利市革命历史博物馆。

近年来,监利市革命历史博物馆不断创新社教宣传模式,结合节庆活动、非遗展演等方式,开展红色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等活动,让伟大的抗战精神薪火相传。


红色精神,永不褪色;红色种子,代代传承。2008年,白螺机场、碉堡、地堡等遗址,杨林山机场遗址被确定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区,成为青少年铭记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些年,国内多家媒体和单位来白螺旧机场采访、凭吊,将这段史实传下去。”白螺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瞿金华告诉记者。


在周老嘴镇,红色基因同样像一颗种子,在一代代人的心中深深扎根。


为了纪念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的历史,2017年,周老嘴镇政府把原罗家村、七台村、长河村合并起来,命名“飞虎队村”。目前,周老嘴镇正精心规划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并计划建设飞虎队纪念馆,让后人铭记这段跨越国界的战斗情谊。


一处处抗战遗迹、一幅幅老旧照片、一段段催泪讲述,定格监利抗战的历史瞬间,展现了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历程。


如今,荆江两岸,良田沃野,稻浪翻滚。当年浸透鲜血的土地,已长出和平的庄稼;曾经充满硝烟的蓝天,正飞过幸福的鸟群。但博物馆里的史料、白螺机场的残垣、飞虎队村的池塘,永远提醒着我们:那些历史必须铭记,那些精神永不褪色。


来源:荆州发布 记者:陈雪玲 唐华 胡威虎 陈理君 通讯员:廖桥 张婧

编辑:鲁春雪

责编:解秀桃

编审:王桃芳

监制:童   彬


下载云上荆州app,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下载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a/10085/202508/2bb1ef94772d77e63165c68a43330ec8.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