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走进沙市区崇文街街道凤台社区睦邻之家·凤台汉绣工作室,仿佛踏入一方流光溢彩的锦绣天地——构图饱满、色彩明丽的梅兰竹菊、凤凰展翅等图案,在一针一线间跃然于布帛之上,浓郁的楚风遗韵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是汉绣艺术的殿堂,更承载着社区居民指尖上的梦想与邻里间的温情。2018年,凤台社区“筑巢引凤”,张先松汉绣工作室正式落户社区。自此,这门古老的手艺便在凤台沃土深深扎根,开枝散叶。
睦邻之家·凤台汉绣工作室。
在社区党委支持下,凤台汉绣工作室敏锐把握机遇,不仅拓展旗袍定制、手工艺品制作等业务,更匠心独具地打造“培训+就业”一体化平台,让赋闲在家的居民足不出户,便能实现“指尖创富”。
在孩子步入校园后,社区居民陈娇决定告别全职妈妈身份。得知睦邻之家提供免费汉绣技能培训,她欣然报名。凭着对手工的热爱与勤学苦练,她如今已成长为工作室的骨干绣娘,专注于高定旗袍的刺绣艺术。
“既能准时接娃放学,又能月月有稳定进账,生活更有底气了。”陈娇指尖银针翻飞,话语间洋溢着自信与满足,“看到顾客珍视我亲手绣制的旗袍,那份被认可的成就感,千金难换!”
退休后的陈红也在凤台汉绣工作室找到了新的人生支点。“我每天花四五个小时练习汉绣技巧,每完成一件作品,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现在偶尔能接到一些服装或手工艺品定制订单了。”陈红抚摸着绣架上的半成品,满是欣慰。
各式各样的汉绣产品。
如今,在凤台社区,像陈娇、陈红一样通过汉绣重拾事业、绽放光彩的女性已有10余人。她们的作品,承载着匠心与温度销往全国。平日里,睦邻之家既是汉绣精品荟萃的艺术展厅,也是居民们乐享文化的活力中心。
在社区组织下,每逢端午、中秋等佳节,这里更是热闹非凡——浸润着浓浓传统韵味的特色活动,让非遗在节日的烟火气中“活”起来,成为串起邻里情谊的温馨纽带。
“筑巢安凤、便民兴商”,是凤台社区精心培育的文化品牌。2023年11月,“汉绣:绣出美好幸福生活”实践案例,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非遗在社区”典型案例。如今,汉绣文化已枝繁叶茂,惠及居民超过500人。
精美的汉绣服饰。
汉绣的繁荣,是凤台社区党委精细化治理的一个缩影。社区不断创新举措,提升治理效能——
开设“新+”驿站,化身城市骑士的“暖心充电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贴心服务;设立青年之家与假期学堂,年均开展志愿活动60余场,惠及青少年2000人次,成为社区活力的源泉;实施亲民化改造,将党群服务中心蝶变为集便民服务、休闲议事于一体的“邻里客厅”,让居民办事更舒心、交流更顺畅;深化“社区合伙人”机制,探索出一条资源共享、多元共治、乐融共享的社区治理新路径。
一针一线,绣出文化传承的锦绣画卷;一点一滴,汇聚基层治理的温暖力量。凤台社区以精细化、有温度的服务,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心中可依赖、可托付的温暖港湾。这方小小的绣绷上,绣绘着属于凤台社区的幸福新图景,居民们交口称赞:“在这里,我们不仅传承了手艺,更找到了生活的价值。”
(见习记者:彭刚琴/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