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讯 “气温逐渐升高,电梯里像个蒸笼,今年能不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4月21日,在沙市区朝阳街道东苑社区沙市花园小区开展的上门征集居民“微心愿”活动中,张大爷的这句话被党小组长孟海霞记进了工作日志里。
沙市花园小区。
半个月后,5月“一月一小事”议事会召开,“电梯清凉改造工程”被摆上桌面。支部定主题、业委会说想法、物业凑资金、居民提意见,经过1个多小时的商讨,最终一致同意给27部电梯安装智能风幕机。
通过“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多方接单”,做实“一月一小事”。今年以来,沙市花园小区已为居民解决景观带亮化提升、人行道减速带安装、便民座椅维修等“小事”7件。
“群众如此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这在几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东苑社区党委书记蒋海星感慨不已。
东苑社区地处城郊接合部,属于混合型社区,居住人口集中,人员结构复杂,公共服务一度严重滞后,停车难、房屋漏水、乱搭乱建等问题突出,居民对此怨声载道。
转机出现在2018年,沙市区朝阳街道东苑社区党委以沙市花园小区为试点,探索“一主引领、两会治事、五方共联”的“125”小区治理模式,即强化党组织政治引领,构建业委会与监委会双向监督机制,整合网格员、下沉党员、志愿者、物业管家、民辅警五方力量,做好微平台、微服务、微纠纷、微心愿、微榜样、微课堂的“六微”服务。
沙市花园小区举行业主代表大会。
如何实现治理模式的精准落地?按照“就地就近、方便灵活、党员集中”的思路,东苑社区党委在沙市花园小区设党总支1个,业委会党支部、监督委员会联合党支部共2个,还从下沉党员中推荐出6名党小组组长,从热心居民中推选出26名楼栋长。“一楼两长”覆盖8栋居民楼,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将党建触角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
建强“微平台”。社区党委与市三医深化党建联建,打造“医社联建”双向赋能平台,500余户家庭签约家庭医生并建立健康档案,46名共建单位下沉党员靠前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有“医”靠;
化解“微纠纷”。党员万勇是沙市区人大代表,社区成立“万勇代表工作室”,每周二上午固定接待选民,今年以来协调解决问题5个,调处矛盾纠纷20余起,做到了小事不出楼栋;
开设“微课堂”。邀请老党员、辖区老师、社区达人授课,为居民宣讲红色故事、科普防溺水妙招、开展技能培训;
社区还联动辖区企业、单位资源,开展法律咨询、家政服务、心理咨询等10余次“微服务”,完成34个居民“小心愿”,推选出赵传模、王志强等一批“微榜样”。
楼栋长上门征集“微心愿”。
唯有党建这根“针”,才能穿起基层治理千根“线”。东苑社区把党的组织和职能嵌入基层每一个细胞,支部扎根小区、党小组深入单元、党员化身邻里先锋,做实“六微”服务,织就一张充满温度与效能的基层治理网络。
2022年以来,东苑社区先后获得“第六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省级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好支部’”“荆州市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新典型”等荣誉称号。“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激活了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蒋海星说,下一步,东苑社区党委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推动更多党员下沉一线,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幸福在家门口“触手可及”。
(记者:熊丹/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