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连日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体育系“健康下乡”科学生活指导践行团一行 13人深入荆州市纪南文旅区董场村,开展了为期 15 天的 “健康乡村,活力同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以健康知识宣讲为帆、体育技能培训为桨、留守儿童关爱为舵,将专业服务送到乡村地头,用青春汗水浇灌乡村振兴之花,为董场村带来了一场 “健康与温暖同行”的夏日盛宴。
政策落地生根 专业服务精准对接需求
“党的政策暖人心,高校服务到家门。” 董场村村委会主任在活动启动仪式上的感慨,道出了此次实践活动的意义。
此次“三下乡”活动聚焦乡村健康服务短板与群众迫切需求。前期调研显示,董场村中老年慢性疾病预防知识匮乏、青少年体育活动单一、留守儿童假期托管难等问题突出。实践团针对性制定 “三维服务方案”,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村民的获得感。
启动仪式上,体育系党总支书记邹姜表示:“高校是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我们带着专业知识下乡,就是要把健康理念种进乡村土壤,让体育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健康宣讲 + 技能培训 织密乡村健康防护网
实践团精心设计2场主题讲座,覆盖全年龄段需求:针对中老年人讲解关节炎、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运动康复方法;为青少年普及“科学运动与生长发育”知识,并且精心设计通俗易懂、搭配图文并茂的健康手册,让村民掌握了实用健康技能。
村民李婶拿着手册高兴地说:“以前总怕运动伤身体,现在有了‘运动处方’,跟着练心里踏实!”
体育技能培训同样亮点纷呈。运动场上,志愿者们耐心地教导孩子们篮球和足球技能,少年们的动作日渐标准;村委会广场上,50 余名村民跟着体育专任教师胡杜娟学跳广场舞,从羞涩生疏到整齐划一,欢快的旋律响彻村落。
爱心托管暖童心 体育陪伴助成长
实践团将体育培训与情感陪伴相结合,为 20 余名留守儿童打造了集学习辅导、体育游戏、心理关爱于一体的“快乐空间”。
志愿者们化身“临时家长”,辅导作业、讲解难题、组织趣味运动会、手工制作。针对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设计 一系列团体游戏,用运动中的互动与鼓励搭建心灵桥梁。
青春在实践中绽放 收获双向成长
“从课堂到乡村,改变的不仅是环境,更是心态与能力。” 团队负责人岑康明感慨道。
15 天里,志愿者们顶烈日、冒酷暑,从最初的紧张生涩到后来的从容熟练,在服务中完成了蜕变。负责后勤的王家乐晒黑不少,却笑着说:“看到村民们的笑脸,再累都值得。”
此次实践活动累计服务村民和小孩 200 余人次,发放健康手册 300 余份,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满意度达 100%。
体育系党总支书记邹姜表示:“三下乡是一堂生动的‘社会课’,既服务了乡村振兴,也锻炼了青年学子。我们将把董场村作为实践基地,让健康服务持续扎根乡村。”
青春的脚步虽已离开,但播下的健康种子正在发芽。这场跨越校园与乡村的实践之旅,不仅为董场村留下了技能与知识,更留下了温暖与希望,成为这个夏天最动人的青春注脚。
(记者:刘思楫 通讯员:邹姜/编辑:向倪僮/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