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农民的代表,带领乡亲们做强产业,增收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说这句话的是荆州市石首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徐锋。作为一名湖北省人大代表,徐锋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扎根农村,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绘就了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投身农业,创新发展模式
徐锋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2012年,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徐锋,因父亲种植的西瓜滞销,毅然决定回乡助父亲一臂之力。到家后,徐锋马不停蹄,到处找水果市场和超市推销,终于解了父亲的燃眉之急。正是这件事情,坚定了他投身农业,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探索高效益农业的决心。
徐锋四处奔走,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在他的推动下,2013年10月,荆州市首家以农民土地入股的合作社——石首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
合作社采取“商超+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模式进行瓜蔬种植,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提升了区域整体种植水平。发展至今,合作社建立了多个瓜蔬种植基地,并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智慧农业工厂、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育苗基地、10000平方米的交易市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科技赋能,迸发农业活力
在合作社的智慧农业工厂里,气象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会向控制中心传输着实时数据。根据最新的数据,遮阳和通风系统、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等设施设备会自动工作,调节温、湿度,并实施精准灌溉和施肥。
“今年,我们在智慧农业工厂里,通过气雾栽培、错层水培、鱼菜共生等多种方式,试种了136个品种。几年里,我们试种的品种超过了800个。”徐锋说,只有不断优选新品种,才能保证品质。近年来,合作社成功选育出了10多个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西瓜、甜瓜、蔬菜品种,并推广到了河南、江西等省份。
徐锋坚信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生命力。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合作社与湖北省、荆州市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新品种实验示范的科研工作,并不断转化瓜蔬种植的新技术和新模式。
“一藤一瓜,十一片叶子结果。”“冬季四层拱膜覆盖,保温促进生长。”等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瓜的品质,做到了“春提早”。合作社的西瓜在全省最早上市,赢得显著价格优势,使亩平年收入接近3万元。
两季西甜瓜、一季蔬菜,是徐锋创新推动的“瓜瓜菜”种植新模式。合作社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瓜瓜菜”种植模式中,有效解决了连作障碍的国际性难题,做到了“一年四季农田不闲”,成为了高效益农业典范。
产业带动,走向共同富裕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徐锋牢记“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宗旨,积极发挥合作社的科研和技术优势,带领村民们一起种植西甜瓜,走上致富路。
村民黎佰祥从合作社建立之初就一直跟着学习种植技术,经过几年的探索,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变成了当地响当当的种瓜能手。他种植的西瓜每年都是最早成熟上市的,不仅不愁销,还能卖上很好的价格。“每斤西瓜5元左右,一亩收入4万多元。”黎佰祥说,跟着徐锋种瓜有奔头。
村民温木林在外务工多年,几年前,回到家乡开始种植西瓜。慢慢地,他经营的大棚逐步发展到了50个,每个大棚年均收入2万多元。温木林说,与合作社签订产销合同后,不怕西瓜滞销,大家吃上了定心丸。
目前,合作社已拥有瓜蔬大棚5300多个,涉及湘鄂两省的37个村,辐射带动瓜蔬种植面积达15000亩,惠及2693户农户。合作社还优先吸纳周边村民就业,每年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20个以上,人均年劳务收入约3万元;邀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为村民授课,累计举办各类培训活动30余次,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如今,天字号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湖北省西甜瓜科研的主要基地,“石首西甜瓜”产业名声大振,村民的收入有了显著提升。徐锋作为农业新模式、新技术的实践者和引领者,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等荣誉,并当选为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担任人大代表期间,徐锋积极履职,主动为“三农”发声。他围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发展新模式、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多次提交建议,为地方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担任省人大代表后,他提出了“畅通路网,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缩短转运时间”等建议,助力石首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和区域协同发展。
“人大代表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徐锋深知,要想让产业更旺,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势在必行。下一步,徐锋将致力于无添加剂西瓜饮品和莴苣零食品类的研发,不断延伸产业链,倾力打造富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通讯员:张红芳/编辑:张倩/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