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当历史文化名城与文旅志愿服务相遇,会焕发出什么样的光彩? 今年以来,荆州区以“志愿服务赋能文旅发展、品牌建设助力基层治理”为核心,在全省率先组建专业化文旅讲解志愿者队伍,赋能古城文旅发展、助力古城5A级旅游景区创建。
目前,“荆声有你”区级“一站式”文旅志愿服务示范平台主阵地搭建完成,实现志愿者管理规范化、服务精准化、运行高效化。一个个活跃在古城各个景点的文旅讲解志愿者,成为一道道亮丽风景。
“荆声有你”多语种讲解志愿者小分队在行动。荆州市荆州区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志愿讲解,让我更爱家乡”
在荆州博物馆,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志愿服务者活跃的身影,一位名叫李依飞的姑娘在其中格外醒目。她时而带着温暖的笑容,向游客讲解文物知识;时而带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培养他们怎样当好“荆州博物馆小小讲解员”。
李依飞是土生土长的荆州区姑娘,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目前正备考研究生。业余时间,她就变身成了荆州区文旅讲解志愿者,投入志愿服务工作。
“因为出生在荆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小时候我经常听到长辈们讲述荆楚文化、三国文化的故事,长大后我便想把所知道的荆州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在我担任荆州博物馆志愿讲解员时,看到游客聚精会神地听我讲述荆州的文物和历史故事,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李依飞说。
让更多像李依飞这样的热心人参与到文旅志愿服务中来,是“荆声有你”区级“一站式”文旅志愿服务示范平台建设的首要任务。荆州区委社会工作部制定了“专业机构承接核心服务+镇办打造特色服务+全民参与基础服务”的核心策略,将更多志愿者纳入志愿服务体系中。
随着参与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志愿者中存在的短板也显现出来:志愿者来源分散,服务能力与景区需求错位,缺乏系统化培训;文化讲解停留在景点复述层面,未能将楚文化、三国文化等核心资源转化为叙事化、场景化的传播内容;服务场景单一,大多数志愿者仅参与常规引导与秩序维护,深层次的文化讲解类服务涉及比例不高。为此,荆州区委社会工作部开展了文旅讲解志愿者赋能培训,通过“分层培训—实训试岗—考核认证—落地服务”实现人才赋能培训与志愿服务的闭环,系统性解决志愿者服务能力不均衡、服务内容单一化等问题。
“我虽然是土生土长的荆州人,没想到古城还有这么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志愿服务还要具备这么多的专业服务技能。参加赋能培训后,我感到受益匪浅。”李依飞深有感触地说:“培训中,专家讲座、情景训练、案例展示等互动形式,提供了文化内涵解读、服务场景优化等专业指导,使我今后参加文旅志愿服务更加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如今,李依飞还当起了老师,培养一批批少年儿童成为“荆州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每当听到孩子们以清脆悦耳的声音,吸引一批又一批游客驻足聆听;每当看到孩子们以自信大方的姿态,收获游客阵阵掌声时,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豪与喜悦,仿佛看到‘文脉传承’的力量在孩子们身上熠熠生辉。”李依飞说:“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荆州的历史文化,让这份珍贵的遗产得以延续和发扬。”
“志愿服务,让退休生活更充实”
65岁的周芳是荆州区原毛巾厂幼儿园的退休教师。退休后,她依旧心怀热忱,积极投身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自己的奉献精神。
当听到荆州区正在招募文旅讲解志愿者时,周芳内心深处的热爱与使命感瞬间被点燃。荆州,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古城,是她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她对荆州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饱含深情,更对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数家珍。她渴望将自己对荆州的热爱传递给每一个人,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能领略到荆州的独特魅力,都愿意来到荆州,亲身感受这座古城的韵味。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成为社区“不老松”文旅志愿小分队的一员。
“不老松”文旅志愿小分队,正是荆州区委社会工作部将党建作为“荆声有你”项目红色引擎引领的产物。荆州区委社会工作部致力于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志愿队伍的凝聚力、服务的执行力。区委两新工委在3大核心景区、1个火车站点、16个社区服务站均设立“党员志愿先锋岗”,引导党员志愿者主动服务,实现了“党员志愿先锋岗”全覆盖。每月定期在核心景区举行“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讲解、引导、宣传等志愿服务。在党建引领下,文旅讲解志愿者队伍以“分层培育、精准服务”为原则,通过各社区党委重点招募优秀党员志愿者、景区讲解员、退休教师干部及在荆高校学子、外籍留学生等群体,选拔300名骨干志愿者。通过“荆州市文旅之声”“荆州区讯”等官方平台发起的招募活动反响热烈,报名踊跃。
加入“不老松”文旅志愿小分队后,周芳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她都会和小分队的成员们精神抖擞地出发,分头前往东门宾阳楼、公安门、小北门等景点,为游客们提供贴心的文旅志愿服务。在东门景区,志愿者们耐心为游客解答疑惑、指引路线,用温暖笑容和热情服务,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荆州的热情好客。通过参与活动,周芳不仅锻炼了身体,更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每天都充满了活力。
为了给游客留下更加美好的回忆,周芳还自学了手机摄影技巧,并深入了解各景点合影拍摄要点。值守过程中,她总是热心地帮游客拍照留念。每当看到游客拿着以荆州标志性景点为背景的全家福照片、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时,周芳的内心都充满了自豪和喜悦。她感慨地说:“游客们脸上那满足的笑容,就是对我参与志愿服务的最大肯定与嘉奖,也是对我们荆州古城的赞美!”
小分队还主动升级了志愿服务的内容和档次。在今年端午等传统节日里,“不老松”文旅志愿小分队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周芳和队友们与来自广东、广西的游客一起包粽子、扎艾草,共同感受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当南方游客品尝着亲手包的粽子、手拿扎好的艾草、仿佛找到家乡的味道、脸上露出开心笑容时,周芳也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
“志愿讲解,让亲子时光更有意义”
朱婵,是荆州区的一名公务员,同时也是两个活泼男娃的妈妈。在忙碌工作与温馨家庭生活之间,她巧妙地找到了一个独特的平衡点——将带娃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视作自己的主要业余生活。这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在无形中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增长见识的窗口。
朱婵的小儿子朱奕帆今年8岁,就读于荆州实验小学黄金堂校区,小男孩从小就对历史表现出浓厚兴趣。去年,得知荆州市举办首届文旅推介官大赛,朱婵觉得是一个绝佳机会,便带着孩子一同报名参加。通过精心准备,朱奕帆获得了市首届文旅推介官大赛优秀奖。获奖后,他对家乡景点的历史文化知识愈发感兴趣。
今年6月,怀揣着对文旅的热爱与执着,朱婵和朱奕帆再次携手,报名参加荆州文旅讲解志愿者活动。节假日的荆州博物馆里常能看到母子俩忙碌而快乐的身影。朱婵陪着孩子,在展厅里为游客们讲解虎座鸟架悬鼓等珍贵文物。每当他们绘声绘色地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时,一拨又一拨热情的游客便会围拢过来,认真聆听他们的讲述,眼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还有一些游客被朱奕帆的可爱与认真打动,主动请他为自己讲解。那一刻,朱婵深刻体会到了志愿付出的快乐和价值,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满足感。她骄傲地想:我和孩子都是光荣的志愿者! 这段共同的经历也让他们的亲子时光变得更有意义,充满了温馨与欢乐。这份珍贵的经历,将永远铭刻在他们的记忆深处,成为他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朱婵和朱奕帆这样的家庭志愿者队伍在荆州区越来越多,成了很多家庭开展亲子活动的新方式。
各街道、乡镇纷纷打造特色志愿服务新标杆。西城街道重点服务荆州博物馆,以志愿者风采展示为切入点,拍照志愿服务短视频,挖掘潜藏在志愿者背后的故事。东城街道重点服务荆州古城文化旅游区,以大型文旅活动为切入点,通过“楚剧燃情”“国潮有你”“非遗之旅”等活动,开展文旅讲解志愿者服务游客、夜游荆州讲解等活动,让志愿者身影活跃在文旅活动中。郢城镇围绕荆州火车站这一重要门户,打造“荆楚志愿服务第一站”,通过吸纳滴滴车、网约车、出租车等司机志愿者成为“车轮上的文旅志愿者”。川店镇重点服务楚王车马阵景区,以“系列赛事”为核心,通过精心策划并举办“金牌讲解员大赛”“文旅志愿先锋风采大赛”“了不起的楚文化宣讲大赛”等赛事活动,形成联动效应,让楚文化故事“讲得透、传得广”。
朱婵又有了新的计划,将以更加热情和专业的态度,在网络上推荐荆州景点、美食,讲述荆楚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荆州、爱上荆州。截至目前,荆州区拥有注册志愿者近1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5.4%。
“荆声有你”项目计划招募骨干文旅讲解志愿者300人(已有超200名志愿者积报名),全区计划年内招募文旅服务志愿者5000人,构建“专业讲解+多元服务”的文旅志愿服务体系,让文旅志愿者服务助力荆州区彰显“荆楚文化的根脉”,探索“人文经济学”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