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荆州市沙市老城区车马喧嚣,历经岁月洗礼的黄家塘路正在对地下管网进行升级改造。这是沙市今年“微改造”的第六条老街,预计在年底重焕新生。
沙市老城区依江而建、因水而兴,虽是弹丸之地,却走出了“活力28、沙市日化”、沙松牌电冰箱、鸳鸯牌床单等一众国民品牌,曾是闻名遐迩、引领潮流的“小汉口”“小上海”。随着城市快速扩展,老城区曾经的繁华街道、示范小区变得破旧、杂乱。
人民城市为人民。今年以来,沙市区委区政府聚焦内涵式发展、让城市更宜居宜业宜游,全面推进微规划、微改造、微治理、微招商、微经营等“绣花式”城市更新。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焕新亮相的老城区火爆出圈,短短8天时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老沙市久违的烟火气回来了!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沙市老城区火爆出圈。(沙市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烟火气升腾文化味
老街8天引来45万游客
夜幕降临,沙市五一路霓虹闪烁,游人如织。品尝美食的、欣赏节目的、拍照打卡的,将整条街挤得水泄不通。
一幢8层老式居民楼前,黑压压的人群齐刷刷地盯着楼上一处阳台:仅15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身着汉服的演员翩翩起舞……
这是沙市精心打造的“魅力沙市江韵”阳台剧场,8天时间共吸引20多万人次线下围观,成为双节期间沙市最火爆的打卡点。
五一路是沙市有名的美食街之一,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却也面临着设施陈旧、业态同质、环境杂乱等问题,与现代城市格格不入,影响了游客体验。
如今,五一路已蜕变为集“烟火气、时尚感、文化味”于一体的文旅新名片。沙市区解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段文龙介绍,这次“微改造”融入了老解放路20世纪80年代的美食文化、城市记忆等元素,完成了400平方米主题彩绘,打造了10处网红打卡墙,设置了文创集市、活动表演等区域,还新增了140多个免费停车位。
“改造前后变化很大,更有沙市味了。”梅姐老火锅老板满心欢喜,“以前路面坑洼,车辆乱停,客人来吃饭不方便。现在环境美了,客人多了,周末还要排队呢!”
让老街成为有故事的文旅IP,沙市众多老街巷正在“微改造”中迎来新生。数据显示,双节期间,仅五一路、解放路、大赛巷三条老街,便吸引游客45万多人次。
拆围透绿还地于民
38天新增30多个“足球场”
近段时间以来,沙市北京路一处新建游园旁,每到晚间便摆满了各种美食和小商品摊位,一些网红主播还架起了直播设备,表演歌舞。
半年前,这里还是被高大挡板包围的闲置土地,里面蚊虫遍地。今年3月,沙市区将330米长的围挡拆除,将5万余平方米的空间还给市民,并改造成为集休闲、娱乐、社交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游园。
6月,一场活力四射的露天音乐会在此举行,荆州本土众多乐队、歌手轮番登场,现场观众和着音乐旋律摇摆身体,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长期以来,老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可供居民集中娱乐、交流的公园、广场紧缺,停车场一位难求。然而,一些闲置地块却长期被围挡圈住,居民意见大。
群众呼声就是改进工作的方向。今年以来,沙市区成立专班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排查,仅用38天时间就拆除77处围挡,释放出28.83万平方米的城市空间,相当于30多个标准足球场。
“还地于民不是一拆了之。”沙市区智慧城管信息中心主任高红说,这些闲置土地的改造工作,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共打造小游园、口袋公园7个,新建便民停车场14处,引入社区音乐会、潮汐摊位、游乐场等新业态,让城市品质和群众期盼同频共振。
绿化村社区居民李琼说:“围挡改公园,环境变美了,居民有了活动空间,城市的烟火气也更旺了!”
小改造折射大情怀
社区腾退九成办公空间
走进跃进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传统的办事窗口,而是一面摆满儿童玩具的益智游戏墙。1280平方米的室内空间宽敞明亮,各分区精致而温馨。
非遗传承区,社区居民耐心学习“五虾闹鲇”道具和楚简的制作方法。“跃驿站”区域,桌椅、饮水机、微波炉、冰箱、充电设备、药箱等一应俱全,不断有快递小哥进来歇脚。书香阅读区,全职妈妈王女士正带着孩子翻看绘本。
“这儿有书读、有茶喝,还能学汉绣、练书法,来社区办事,舒服!”社区居民张阿姨感慨。
跃进路社区党委书记林雅丽介绍,通过用综合窗口替代单项窗口,社区办公空间被压缩至最小化,95%的空间都变成居民活动区,尽可能方便居民。
今年以来,沙市区以“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群众体验亲民化”为原则,对跃进路、工农村、凤台等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施亲民化改造,使其变成了居民愿意去、经常去的温暖港湾。
此前,凤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被用来出租,办公室则设在三楼,居民办事多有不便。如今,社区将一楼空间收回,改造成便民生活、健康养生、全龄共享三大区域,并以空间换资源引入各类经营主体,为居民提供公益服务。“这里有5.9元一杯的现磨咖啡、6.9元一次的40分钟理疗等,成了老少咸宜的打卡地。”凤台社区党委书记何玲玲说。